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向宽厚,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精英素养、能源特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机器人结构、机器人工程理论与设计以及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分析、研究和解决复杂机器人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型人才。
课程设置:
在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学和外语的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电子电路(电路,数电,模电)、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工程基础、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机构与结构设计、机器人学(双语)、机器人感知与交互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采矿机器人等;并接受创新创业、实验技能、机器人应用、机器人软硬件设计、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训练。
培养特色:
机器人工程专业凸显“新工科”专业特点,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以培养智能机器人特别是矿山特种机器人领域专门人才为目标,重实践能力培养,多学科有机融合。依托工程院院士领衔的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全面施行本科生导师负责制,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全覆盖,积极引导参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加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021 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教师 13 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9 人、讲师 2 人,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2人,越崎青年学者 3 人。除专任教师外,还有来自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学科教授承担本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显著的跨学科培养特色。
就业深造:
本专业有“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点,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4 个硕士学科点。优秀毕业生可推免保送攻读本校或知名高校研究生。近几年,本科生深造率均在 40% 以上,有多名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或留学深造。本专业就业范围广阔,主要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与机器人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机器人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学生参加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竞赛

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金奖